圖為日漸失落的永泰古城現貌。 楊艷敏 攝圖為鮮有村民出入的永泰古城城門。 楊艷敏 攝情趣用品圖為永泰古城一角,滿目瘡痍,垃圾遍地。 楊艷敏 攝
  中新網蘭州10月27日電 (記者 馮志軍 信江)近幾十年來,一座位於甘肅境內騰格裡沙漠邊緣的著名明代古城受周邊自然環境急劇惡化和頻繁的人為破壞,以及缺東森房屋少官方“實質性”保護等影響,目前正面臨著“人去城空”、“狼藉滿地”的荒蕪。
  永泰古城建於明萬曆三十六年,是為防禦北方少數民族入侵而修建,城牆上有12座炮台、4座城樓,城下有瓮城和護城河,城南北兩側建有的綿延數十里的烽火臺,堪稱系統家具中國古代軍事要塞教科書式的典範之作,因城堡形似金龜,故名永泰龜城。
  繁華古城變“孤城”:永慶房屋狼藉滿地 難覓人跡
  中新網記者日前探訪了這座位於甘肅景泰縣境內超過400年曆史的明清時期邊防屯兵城,由當時駐守於此的將士後代形成的這個村落已不見當年的氣勢恢宏和繁華景象。城外一望無際的荒灘上,除了幾個孤零零聳立著殘破不堪的烽火臺外,很難看褐藻醣膠到有存活的植被,也鮮有出入城內的身影。
  這座於2006年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古城殘破的城門正上方雕刻著“胡楊鎮”三個大字,印證了這裡數百年來的光輝歲月,但還是難以遮掩如今隨處可見遭到破壞的斑駁殘垣。城門兩側約10米高的夯土城牆頂端佈滿大小不一的豁口和洞穴,稀疏的枯草隱約露出了頭。
  進入古城內,“遍體鱗傷”的古城牆上下隨處可見被挖掘的洞穴和遭踩踏的痕跡,牲畜糞便和生活垃圾遍地可見。村道里難覓人跡,低矮的土坯房和零星分佈著的枯樹盡顯貧瘠,遠處偶有幾聲狗吠傳來,不時揚起的風沙吹得人睜不開眼。
  村民憶古城昔日繁華衰落始末
  “永泰古城遭破壞,與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期至九十年代初期,這裡先後一次建新房和兩次移民搬遷關係密切。”土生土長於這裡的張耀賓今年已經67歲,他親眼目睹了永泰古城由盛轉衰的歷史變遷。
  張耀賓告訴記者,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期,當地蓋新式房子的時候從古城牆周邊挖土、拆轉,嚴重破壞了古城牆的原貌。隨後兩次向外移民搬遷幾乎將城內原有明清古建築損毀殆盡。“當時缺乏建房的材料,村裡很多人將自家的老屋拆除取料。”他說,能用於建房的木材磚石全部被運走,帶不走的古物也遭破壞。
  在張耀賓的記憶里,當地迅速惡化的生態環境是村裡人爭相離開這裡的主因。“生態惡化導致水資源日益匱乏,遭遇乾旱就沒有飯吃,不搬走無法解決溫飽。”他說,當時村裡的200多戶人家採取自願報名和抓鬮等方式相繼從這裡“逃離”,如今只剩下70多戶人家。
  “事實上如今留下的很多人也想離開這裡,但外遷土地和戶籍問題不好解決,只能等待時機。”張耀賓向記者透露,他印象中的永泰古城與如今的“落魄”有著截然相反的繁盛。
  張耀賓說,上世紀六十年代之前,古城裡200多戶人家幾乎都是清一色的明式、清式的四合院建築,城周圍的樹綠樹成蔭,幾百年的大樹從院子一直伸到遠處的山腳下。
  “小時候站在自家院子里,高過永泰城的百年老樹的繁枝會遮住視線,看不見城樓。最粗的樹需要6個小孩才能合抱住。”回憶起童年往事的張耀賓快樂的像個孩子一樣。他說,那時候這裡生態很好,城內路面平整,城外土質細軟,天暖的時候,他們都是光著腳丫追逐玩耍,根本不用擔心路上會有砂石傷腳。
  多年來,永泰古城的衰落一直是張耀賓刻骨難忘的記憶。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期,這裡與中國各地一樣興起大煉鋼鐵、新修水庫等,這需要大量的木材鐵器,於是一場歷時數年的大規模砍伐樹木就此開始。除了砍樹,永泰城中一些諸如廟宇、閣樓等明清時期標誌性的古建築也被拆除。
  “逃離”老翁回鄉微縮“複原”古城遺風
  二十多年前,與其他匆匆逃離於此的村民一樣,張耀賓一家也拆掉家裡古屋後搬遷至距此約20公里的景泰縣城居住。四年前,退休在家的張耀賓決定返鄉,並用近四萬元在其家當年老屋遺址上建了兩間板房,開始進行微縮“複原”永泰古城明清時期的歷史英姿。
  這是一個在約10平米三合板搭起的展臺上出現的“永泰古城”,製作精細的城樓、廟宇、四合院落、烽火臺等氣勢恢宏的“建築”講述著這裡曾經的繁盛。“這是出於對這裡魂牽夢繞的兒時美好記憶。”被張耀賓視為永泰古城“新生”的“微縮古城”原計劃將在今年底“竣工”,但因“沒錢購材料”而在半年前被迫停工。
  “三年來,省市相關領導曾在多次觀摩過後表示要在經濟上對此大力支持,但我目前只收到過2000元資金支持。”張耀賓告訴記者,“微縮古城”主體“建築”目前都已“竣工”,接下來需要對“城內”的街景“精雕細琢”,這需要購買較貴的材料進行裝飾。
  “雖然多次前來此考察的省市領導對‘微縮古城’很重視,但對於不易出政績的文物保護工作,這提不起地方領導的興趣。”張耀賓說,這不僅體現在對“微縮古城”的“態度”上,也表現在已經滿目瘡痍的永泰古城如今頻繁遭破壞,卻未得到有效管制。
  古城遭毀嚴重 缺乏官方“實質性”保護
  記者走訪中看到,一些古城牆下方被挖開的洞穴成為生活垃圾的存儲場所;一些電影攝製組為取景搭建並遺留下來的“各式建築”內外,滿地丟棄著煙頭、飲料瓶和方便麵包裝等生活垃圾;一些搬離此處的村民遺留下來的宅子周邊成為了“公廁”和垃圾堆放地。
  記者從當地幾位村民口中得知,隨著永泰古城近年名氣漸躁,來此取景的影視攝製組越來越多,“他們一般會拿著上級的‘文件’隨意上下城牆取景,有的甚至會在古城牆周邊使用雷管、炸葯包等物品”,雖然村民們幾次試圖前去制止,但在聽說“上面有指示”後只好作罷。
  “拍電影的在城牆上取景,這些年對古跡踐踏破壞比較嚴重,他們說上面有指示和文件,我沒有見過,但也不好說。”被景泰縣官方任命為永泰古城文物保護員的白復榮近日正卧病在床,58歲的他看上去有著和中國西部普通農民一樣的憨厚老成。
  事實上,白復榮從1984年即被當地政府任命為永泰古城的文保員,工作內容是“負責對古城遺址的日常看護”,但直至2005年,政府才開始給他每年600元的“保護津貼”,現在漲至每年千餘元的“酬勞”。
  在白復榮看來,當地政府對永泰古城保護的重視程度“不怎麼樣高”,雖然縣文化館和縣廣電局的領導經常陪著上面的領導來此視察,但感覺“雷聲大、雨點小”,就是不見保護成果。
  白復榮認為,雖然當地政府目前未對永泰古城採取“實質性”的保護措施,但能看出官方對古城重視程度近年來在日益增強,這還體現在其目前領取“保護津貼”數額的變化。
  村民呼籲官方“動真格”保護和有序開發古城
  白復榮希望政府儘早“動真格”來保護永泰古城。“你像亂上城的,在城牆上來下去亂跑的,這樣的踐踏會對城牆牆體破壞加重。”他說,隨著時間的推移,城牆的破壞就會加快速度,比如風吹、雨淋、鳥獸等毀壞,加之游客增多帶來的潛在威脅,但目前沒有具體的政策和保護措施。
  記者採訪中瞭解到,當地村民願意看到永泰古城將來能成為一個旅游景點或者影視基地,以改善他們“靠天吃飯”的貧困現狀,但前提是官方能統籌規劃,制定合理的保護措施,因為他們不希望看到先輩數百年世代居住過的“名城”在自己手裡日漸“枯萎”。(完)  (原標題:甘肅明代古城遭毀嚴重 村民吁官方動真格保護(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xpjqjl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